陵园动态

学佛,你要有这四颗心!

2019-08-26 18:03:23 桃峰陵园 1218




比丘国的王庭内,羽林军围围绕绕

被鹿妖迷惑的昏君欲请唐僧刨心作药

变作唐僧的孙悟空当即索刀

一连刨出十几颗心来:

悭贪心、利名心、嫉妒心、计较心......

(选自《西游记》第七十九回)



就像大师兄一样,我们在生活中也有许多心,佛弟子也经常会听到“发心”一说,进而生发出各式各样的“菩提心”,本期玉佛讲堂,就为大家分享学佛必备的那几颗心!

01 信心


“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信心的建立是学佛的开始,并将贯穿我们学佛的整个过程。


当然,这并非等同于“无脑盲信”,而是建立在“智慧”之上的。当我们刚开始学佛,并不可能对其完全深信,甚至会有些许怀疑,但怀疑并不意味着否定,而是以探求真相的好奇去对它作进一步了解,逐步从不信、疑信、浅信到深信。



就像佛陀讲解《药师经》时曾问弟子阿难听后能否如是信受,不生疑惑;阿难当即表示深信不疑,因为自出家后,自己就一直随侍佛陀身边,无论是穿衣吃饭还是行住坐卧,自己都在一旁随侍,知道佛陀三业清净,种种行止只为利益众生,因此对佛法生起不逆的信心。

02 正心


有了信心以后,我们要清楚自己学佛的动机,因动机不同,就会有正心和邪心的区别,而我们学佛就是要去邪取正。



所谓邪,就是说有些佛弟子学佛就像经营事业,不是为了好名声就是为了财富,或是为了下辈子能够获得福报;所谓正,就是不邪,如果学佛为的不是名闻利养、来世福报,而是为了解脱生死、为成就菩提,那么就是所谓的“正心”。

03 真心


在正心学佛的基础上,又因为心的纯度而有了真伪的区别。所谓“真”与“伪”,伪就是修行无法坚持,容易放弃,就像登山,前者能坚持登顶,后者仅止于山腰;



此外,“伪心”也指在修行的过程中掺杂名利之心,就像掺水的牛奶,虽然也有一定的营养,但终究无法与“纯牛奶”相比。

04 大心


在真心的基础上,又根据“慈悲”的程度分为“大心”和“小心”。就像被关在一间黑屋子里,如果我们仅点亮自己的那盏蜡烛,虽然也能照明,但照明的范围却很有限;


但如果我们在点亮自己的蜡烛后,用这盏烛火继续去点亮房间里的其他蜡烛,整个房间就得以重返光明。我们学佛也是如此,不能只顾着自己受益、自己解脱,也要能利及他人。



以上的几颗心,“信心”是开启并贯彻学佛整个阶段的关键,而后面的三颗心,也是构成传说中“菩提心”必不可缺的成分。



学佛要求真高,我真是太难了!

别慌,有佛法就有办法!


当然,“菩提心”不是那么容易具备的,生活中我们的心念很多,随起随灭,就算生起了上述的“菩提心”,也往往一闪而逝,因此祖师大德们又教我们如何将之“安住”。

01 念恩


佛教讲“上报四重恩”,我们能够修学佛法是需要很多缘分和福报的,如果没有佛陀,没有人能为我们揭示法的奥妙;如果没有父母,何来听法的我们?如果没有师长,则无人传授知识、解说佛法。


因此佛弟子应时时忆念佛陀、父母、师长、众生对我们的恩德,以此勉励自己恒守正念,不退菩提心。



02 惭愧


佛在世时我沉沦,佛灭度后我出生,在念恩之余我们还应忏悔,若非自己累劫来的业障,为何生在末法时代?


当然,如今我们虽然生于末法时代,但仍能有幸听闻佛法,这得益于往昔佛陀为我们早种善根。既然如此,我们就更应该精进修行,才不辜负佛菩萨累劫以来为我们奔走尘劳、以种种方便种下善根。



03 出离


知晓自己所受善恶业报的由来,就要去积极地忏悔,在此基础上,更要对造成这一切的贪嗔痴、对自己贪好名闻利益、贪乐物欲、怠于修行的坏习气产生厌离之心,并由此生出对净土的向往之心。而净土又该如何去呢?


《无量寿经》如是写道: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

 学佛路上,愿共勉之


无始昏迷,往者既不可谏;而今觉悟,将来犹尚可追。愿诸佛子学佛能具信心,能发正心、真心、大心。


勿畏难而退怯,勿视易而轻浮;勿欲速而不久长,勿懈怠而无勇猛;勿委靡而不振起,勿因循而更期待;勿因愚钝而一向无心,勿以根浅而自鄙无分。学佛路上,愿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