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殡葬业新趋势
创新发展殡葬事业、优化服务民生需求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5月22日下午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根植人民,并落实到各项决策部署和实际工作中去,落实到做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去。22日上午李克强总理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也透露出强烈、深厚的民生关切。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社会事业改革发展”,强调“面对困难,基本民生的底线要坚决兜牢,群众关切的事情要努力办好”。结合政府工作报告作出的保就业、保基本民生、中小微企业纾困、依靠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等工作部署,本报殡葬周刊编辑部特邀地方党委政府负责人、地方民政部门相关负责人、殡葬服务机构负责人、殡葬领域专家等,就殡葬民生事业改革发展、统筹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和殡葬服务工作展开讨论,现对各方观点予以编发,以飨读者。
人民期盼的事就是我们最该办的事
中共山东省沂水县委书记 薛峰
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在“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社会事业改革发展”部分,提出“面对困难,基本民生的底线要坚决兜牢,群众关切的事情要努力办好”。枝叶总关情,民生无小事,比如“殡葬难”“殡葬贵”问题,落到每个家庭特别是困难群体身上,就是难以承受之痛。因此,实施殡葬改革、整治殡葬乱象,是广大群众的强烈呼声和期盼。这些年来,国家持续倡导殡葬改革,各地也进行了积极探索,但改革阻力较大,殡葬改革的“难”和“险”,让一些地方“谈殡色变”。
人民期盼的事,就是我们最该办的事。从2017年5月10日开始,沂水县实施了以“惠民礼葬”为核心的殡葬改革,让殡葬回归公益属性,实行普惠性、全链条改革。沂水在全国出台首个“殡葬全免费”政策,实现公益性公墓全覆盖,将殡仪馆由自收自支改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在全县推行“追思会”模式,“死不起”“葬不起”在沂水彻底成为历史。坚持“三为主”“三不准”“三严禁”的原则,即以正面工作为主、宣传引导为主、优质服务为主,不准一刀切、不准强制、不准搞平坟运动,严禁乡镇和村向外租售土地用作墓地、严禁在耕地修建坟墓、严禁制作和销售棺材,疏堵结合,坚决避免运动式、粗暴式改革,真正把好事办好。改革三年来,没有发生一起因改革引起的群众上访事件、群体性事件和负面舆情事件。
经过三年的实践探索,沂水县殡葬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沂水新去世人员100%进公墓安葬,“追思会”举办率85%以上,2019年移风易俗群众满意度调查排名居全省第一。截至5月23日,全县已有25767户逝者家庭享受到“殡葬全免费”政策,户均减负2.5万元,累计节约社会殡葬支出6亿多元、土地800多亩、木材近3万方。目前,沂水县没有了大操大办,杜绝了披麻戴孝,根治了散埋乱葬,文明绿色殡葬成为全县群众的自觉行动。今年清明节前夕,《沂水县文明殡葬规程》发布。这个规程是对三年来全县殡葬改革的总结、提炼和提升,对殡、葬、祭各个环节的政策、标准、机制、措施,进行了明确和规范,以持续推进殡葬改革规范化、制度化、长效化开展。
通过殡葬改革,我们切实感受到:解民之忧,无论大小,都是使命所在;为民改革,无论多难,都要勇敢向前。政府工作报告特别提出,“广大干部应临难不避、实干为要,凝心聚力抓发展、保民生”。我们将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贯彻好全国两会精神,把为民担当扛在肩上,从群众关心关切的小事、难事、烦心事抓起,践行初心使命,做实民生保障,真正体现“些小吾曹州县吏”的担当作为。
激发市场主体
在生命服务事业中担当作为
中国殡葬协会副会长
福寿园国际集团总裁 王计生
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依靠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增强发展新动能。他提出,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内生发展动力。他还提出,面对困难,基本民生的底线要坚决兜牢,群众关切的事情要努力办好。
在殡葬服务水平滞后于社会发展的情况下,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让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民生服务保障,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多层次社会服务保障体系,成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值得探索的路径。
在殡葬领域,积极推进殡葬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导社会力量有序参与,保障基本民生需求,同时大力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殡葬服务需求。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新近印发的《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在其指引下,服务业市场准入将进一步放宽,市场主体将更大程度地激活。殡葬领域的改革应随之深化推进。只有在法律法规体系日趋完善、行业生态日益健全多样的前提下,殡葬服务业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殡葬已发展成为生命服务事业,已从传统的公墓服务、殡仪服务、设备用品生产衍生为拥有生前契约、规划设计、殡葬“互联网+”、生命教育纪念传承等多板块、全要素的生命服务链。让更多社会力量参与进来,实现充分、良性竞争,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承接更多公共服务功能,为“逝有所安”的生命至上理想而努力。
以福寿园为例,在一些地方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时,协助当地政府补齐殡葬服务短板,配套新建或改造殡葬服务设施,提高整体殡葬服务水平,满足群众“逝有所安”需求。多年来,福寿园与多个地方的政府一起探索如何发展现代殡葬事业,探索了合资合作、参与国有殡葬事业改制、BOT(建设-经营-移交)、政府服务外包或公建民营等多种合作模式,在上海、重庆、安徽、山东、福建、江西、江苏、浙江等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市、县改造或兴建了殡葬服务设施,以及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形式进行托管运营。多年来,福寿园积极参与一些城市改建老旧殡葬设施项目,推广环保火化理念,推广富有文化内涵的标准化殡葬服务,协助一些地方解决殡葬设施不足、城镇化过程中老墓搬迁及改造、完善殡葬服务体系等难题。也通过更高水准的殡葬设施建设和服务创新,倡导了文明殡葬新风,同时让百姓得到了更好的服务。
这些探索验证了政企合作模式是推动殡葬服务供给主体和供给方式多元化行之有效的方式。福寿园将继续积极参与各地殡葬改革和服务设施改造,带动更多地方提升殡葬服务水平,将殡葬服务与民生保障深度融合。
切实履行基本社会服务职责
提升殡葬领域民生保障水平
江西省民政厅社会事务处处长 洪立琴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面对困难,基本民生的底线要坚决兜牢,群众关切的事情要努力办好。字里行间体现了浓浓的人民情怀,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抓民生也是抓发展”。江西始终牢记嘱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百姓心为心,从问题出发、从小事入手、从实处着力,把惠民绿色文明殡葬改革作为一项重大民生工程来抓,纳入生态文明、精神文明和乡村振兴等重要工作内容,坚持宣传引导先行、基础设施先行、惠民政策先行、文明新风先行,殡葬改革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基本实现公益性殡葬基础设施全覆盖,全面建立5项基本殡葬服务制度,殡葬管理服务水平持续提升。
下一步,江西将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持之以恒抓好殡葬基本民生保障,切实提升殡葬设施品质,完善惠民殡葬政策,推动丧葬礼俗改革,把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民生的部署安排落到实处,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是聚焦建设管理,着力提升殡葬设施品质。江西已基本实现公益性殡葬设施全覆盖,正在对部分建设标准不高的殡葬设施进行提升改造,增加附属设施,提升绿化品质,推广墓地林地复合利用,突出节地生态,融入文化特色,建公墓成公园。强化殡葬设施日常管理,建立“有制度、有标准、有经费、有队伍、有督导”的管理长效机制,做到管理服务更加便民、更加暖心。持续推进殡葬信息化建设,实现殡葬业务办理线上线下互动服务,推进“一网通办”。发挥规划引领作用,科学谋划编制殡葬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二是聚焦惠民利民,着力完善惠民殡葬政策。目前,江西已全面建立遗体接运、暂存、火化、普通骨灰盒、骨灰寄存等5项基本殡葬服务免费制度,范围覆盖到全体城乡群众,平均每具遗体减免1400元,并实现在殡葬服务单位直接核免。持续完善基本殡葬服务免费政策,推进免费火化不分档次,健全节地生态安葬和不保留骨灰奖补制度, 建立主动迁移散埋乱葬坟墓奖补制度。联合相关部门出台公益性骨灰堂(公墓)收费管理办法,坚持公益属性,规范经营性殡葬服务单位收费管理,落实公示公开制度,切实满足群众“逝有所安”的服务需求。
三是聚焦脱贫攻坚,着力推进丧葬礼俗改革。建立健全殡葬移风易俗宣传引导长效机制,抓住清明、中元、冬至等时间节点,开展殡葬服务机构“开放日”“体验日”等群众性活动,弘扬尊重生命、孝老敬亲、厚养礼葬、慎终追远等优秀思想文化,培育现代文明殡葬新风尚。发挥党员干部带头和红白理事会及村规民约作用,推动丧葬礼俗改革,推动形成尊重逝者、慰藉生者的文明丧葬礼俗,综合治理大操大办、游丧闹丧、办丧敛财等不良习俗,切实减轻群众丧葬负担,助力脱贫攻坚。
在常态化疫情防控要求下
推进民生服务创新
北京市八宝山殡仪馆
党总支书记、主任 曹丽娟
北京市八宝山殡仪馆积极响应政府工作报告工作部署,迅速落实“下一阶段要毫不放松常态化疫情防控,抓紧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要求,全力推进疫情防控和民生服务常态化,不断加大基本民生保障力度,为决胜全面小康贡献力量。
4月初,八宝山殡仪馆就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关于“各行业在复工复产前要根据行业特点制订具体防控方案”要求,坚持以“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为指导思想,坚持“提前调研预判、合理制订方案、快速恢复急需、逐步辐射全面”工作原则,有序推行殡仪服务复工方案。全体干部职工以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一手抓疫情防控安全,一手抓殡葬服务业务安全,做到常态防疫勇担当、创新方式谋发展、惠民服务保基本。
常态防疫勇担当。遵循“严谨、科学、精准、有效”的防控原则,建立常态化疫情防控及服务工作机制,坚决落实属地、部门、单位、个人等四方责任,在力量配置、区域协同、服务衔接、行为约束等方面,实现“关口前移、预防为主、闭环管理、百密无疏”。
创新方式谋发展。预约服务与指令服务相结合:按轻重缓急建立常态预约服务机制,采取限流、时序、秩序“三位一体”管控,合理预约、科学限流、精准对接,第一时间确立服务规模及保障模式,既将风险降到最低,又确保服务让群众满意;对涉及重大治丧、外事等指令性服务,多措并举确保万无一失。
惠民服务保基本。坚持服务走公益为民之路、建设走绿色发展之路、民生保障走基本殡葬服务均等化之路,提供群众满意的殡葬服务。免费提供黑纱白花、主仪式楼休息室、停车场和投保社会公众责任险,做好“零百千万”殡葬惠民工程和骨灰海葬、自然葬殡仪服务补贴报销的贯彻落实工作,加强与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大学医学部、首都医科大学三个遗体捐献接受站和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服务合作,做好志愿捐献遗体接运和善后保障工作,全面护航“人生最后一公里”。
化危为机把握殡葬服务发展主动权
上海市龙华殡仪馆
党支部副书记、主任 张丽芬
5月22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下一阶段要毫不放松常态化疫情防控,抓紧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打响时,全国殡葬服务机构在来势汹汹的疫情面前,默默坚守民生服务保障的“最后一道防线”,最大程度在殡葬服务环节控制、阻断了病毒的扩散。在努力探索有效防控疫情蔓延的创新举措同时,广大殡葬服务机构还坚持惠民、暖民、便民服务,在服务质量上不打折扣。
上海市将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级别调整为三级后,上海市龙华殡仪馆认真执行上海市民政局关于疫情防控指导意见,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服务理念,因应调整常态化防控和服务措施。一是充分考虑逝者家属心情,允许部分家属来馆进行确认、告别,将人数限制在10人以内,告别时间压缩为10分钟,以减少人员聚集;二是减免相关费用,免费延长骨灰临时存放时长等;三是把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落实落细,坚持群防群控,在每个服务环节尽心尽力做好人性化、规范化服务。
善于化危为机,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和复兴的伟大智慧。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他所在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这次疫情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较大冲击和影响,但在某种程度上也孕育了新的契机。
在疫情最危急的时期,上海市龙华殡仪馆等多家机构成功推动了小型化追思仪式的广泛运用;进入常态化疫情防控阶段,围绕“保基本民生”的政策导向,结合殡葬服务行业发展趋势,上海市龙华殡仪馆重塑服务流程,以科技、文化创新带动新的服务项目;同时,还将加强殡葬服务中的公共卫生安全体系建设,化危为机把握发展主动权,不断满足丧属的服务预期。
从三方面精准施策保就业
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
生命文化学院党支部副书记 徐晓玲
受全球疫情冲击,世界经济严重衰退,我国经济增速放缓,就业压力显著加大。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要求,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六稳”和“六保”中排在第一位的是就业,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39次提到就业,可见党和国家对就业民生工作的高度关切。
就业是民生之基。受疫情影响,许多殡仪馆暂停了大部分服务项目,仅保留遗体接运、火化等基本殡葬服务;其他类型的殡葬服务机构有的一度全面停工,有的运行部分功能,有的虽在正常运营但简化了殡葬服务程序、压缩了工作人员。这导致殡葬行业岗位需求较以往有所下降,殡葬专业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大。
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生命文化学院今年有毕业生162人,截至目前就业率低于往年同期。为确保毕业生充分就业,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举办民政行业2020届毕业生双选会(线上),完善就业信息网,在官网开辟专栏推荐优秀毕业生等,多措并举、多方联动促就业。
生命文化学院着力从三方面“保就业”,一是加大就业指导力度,在职业能力分析、形象设计和简历制作等方面深入指导毕业生;二是举办殡葬单位线上招聘会,探索岗位云双选促就业;三是对专升本学生、孤儿或家庭困难学生重点帮扶,加强技能指导和心理辅导,力争促进全员高质量就业。同时,希望殡葬行业各类机构高度关注殡葬专业毕业生面临的就业难题,尽力提供更多用人岗位,以实际行动落实党中央“六保”“六稳”要求,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创新服务稳就业保就业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卢军
5月22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守住“六保”底线,就能稳住经济基本盘;以保促稳、稳中求进,就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基础。政府工作报告中39次提到“就业”,“保居民就业”成为政府当前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2020年,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殡仪学院殡葬专业毕业生有307人,与往年相比大抵相同。据统计,2019年殡葬专业的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达100%,实现100%就业。今年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殡葬专业毕业生就业受到了较大冲击,毕业生就业签约率、到岗率相比往年明显下降。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长沙民政职院党委书记蒋晓明强调,学生就业是重要的政治任务,各学院及相关部门一定把就业工作落到实处,像抓招生工作一样抓就业,各专业要分指标落实。根据学校要求,殡仪学院成立由院长牵头的就业工作领导小组,认真分析了毕业生就业情况及存在的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出台应对工作方案,工作上实施“周报制、台账制”,“精准服务、精准管理、动态管理”,措施上采取“云走访、云招聘”,将就业工作落到实处。通过“三清楚”“三到位”稳就业、保就业,即问清楚学生诉求、摸清楚企业需要、想清楚就业工作办法,确保指导和信息传达到位、任务要求执行到位、问题困难解决到位,同时针对困难学生实施“一对一”精准帮扶工程,确保每位学生顺利就业。
3月以来,长沙民政职院殡仪学院共举办线上就业指导10余场、小型网络招聘10余场、大型网络双选会1场,并联合省人才市场和智联招聘举办网络双选会。殡仪学院通过强有力的工作,较好地担当了为2020届毕业生“保就业”这一重任。
从线下到线上
与中小微企业携手共进
上海福为展览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 吴威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保障就业和民生,必须稳住上亿市场主体,尽力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渡过难关。作为一家专注于服务殡葬业展会活动的创业型小企业,我们与广大殡葬中小微企业一起,携手走上自救与创新之路。
当初疫情突如其来,我们预判殡葬中小微企业将受到较大冲击,就迅速着手做两件事。
其一,是在2月中旬通过线上问卷对殡葬中小微企业广泛开展市场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受访的中小微企业中46.3%表示今年业绩将出现严重下滑但尚能应对;最担心生产经营进度受影响(65%)和市场需求受抑制(51.3%);57.5%认为疫情对产业链只是短期影响;超过60%的殡葬中小微企业愿意尝试线上新模式。广大中小微企业的线上线下融合发展需求,启发我们加速转型,创新服务。
其二,我们在4月初积极响应党中央提出的“创新展会服务模式”要求,推出殡葬业线上展会小程序,立足科技与公益,为广大殡葬中小微企业免费提供云展示、云直播、云洽谈等线上营销工具与服务。目前,已有近百家中小微企业入驻。其中,大数据智能获客、境外板块等正在升级的新功能,将为中小微企业拓宽渠道、提升转化率提供科技支撑,为线下展会提供服务增量。线上线下共进互补,推动殡葬产业链创新优化发展,汇聚中小微企业力量,为殡葬民生事业发展作出应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