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五大殡葬体系带来六方面突出成效

2020-04-29 14:06:40 桃峰园陵园 670
近年来,广东省广州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政工作重要指示精神,以满足群众丧葬需求、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探索殡葬事业制度体系、服务体系、监管体系、支撑体系、生态促进体系建设路径,坚持葬法葬礼改革同步推进,全市火化率连续19年保持100%,节地生态安葬率达83%,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殡葬改革良好工作局面。

坚持高位推进

健全共建共治工作格局

坚持党的领导。健全以党组织为核心的殡葬管理服务工作架构,深入推进基层党建“强基前列”工程,开展“卓越领航”六大行动。清明期间,党员主动加入祭扫服务保障。

组织领导不断强化。建立市殡葬综合改革联席会议制度,由分管副市长任总召集人,制订改革工作方案,统筹推进改革试点工作。

部门间高效联动协同。建立由民政牵头,宣传、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协作,实现信息共享、执法联动。每年清明成立市清明工作指挥部,年均接待祭扫群众约600万人次,营造了“更干净、更整洁、更平安、更有序”的祭拜环境,获市民点赞。

紧扣人民需要

着力优化殡葬服务体系

“普惠+特惠”公共服务覆盖全民。出台系列惠民政策,免除困难群体、户籍人员及非广州市户籍人员基本殡葬服务费用,最高免除金额提升至3030元。

健全生态奖补机制。将骨灰撒海补贴提高到2000元/具,对采取节地存放骨灰的群众和服务机构给予一定补助。

优化群众办丧环境。更新改造设施设备,优化美化办事环境,全市有5间殡仪馆、11个经营性公墓、132个公益性骨灰楼(安放地),形成了布局合理、覆盖全城的基础设施服务网络。

殡葬科技建设日益加强。与一零一研究所联合设立殡葬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设立3D打印遗体修复工作室和民政部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

突出绿色生态

建立1+N生态安葬服务体系

规划引领作用持续彰显。推进“多规合一”,编制《广州市殡葬设施建设规划(2019-2035)》,合理布局公益性骨灰存放等节地生态安葬设施。

撒海还林活动深入开展。先后以免除活动费用、发放补贴等方式,激励群众参与绿色节地生态葬法。举办广州市骨灰撒海30年公祭活动。全市共撒海骨灰2.38万具,还林骨灰2.12万具,发放补贴349.2万元。

重点民生工程建设步伐加快。加快市第二思园骨灰还林点等重点民生工程建设。目前市福山公墓一期已投入使用,市观音山公墓正加紧推进前期工作。

公墓生态化改造力度加大。积极开发“夫妻式”“家庭式”合葬格位、墓地,加大传统墓区改造力度,严控墓穴占地面积,最大限度降低硬化面积。

节地生态安葬率稳步攀升。引导和推行骨灰集约化、立体化安放,每年有65%的骨灰存放在公益性骨灰存放设施,全市骨灰寄存、还林、撒海、草坪葬等节地生态安葬率达83%。

聚焦综合监管

全面推进殡葬法治建设

殡葬政策法规不断健全。推进《广州市殡葬管理规定》修订工作,印发《广州市加快促进殡葬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先后出台了无人认领遗体处理、民办殡仪服务机构管理等规范性文件,为殡葬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创造良好政策环境。

遗体监管更加到位。建立遗体统一收运,凭证接运、凭证火化和遗体处理核对制度,建立殡葬业务集中化统一管理平台和信息收集共享机制。每年6万多具遗体实现凭死亡证接运和凭死亡证火化“两个100%”,火化率自2000年以来连续19年保持100%。

殡葬管理不断创新。设立市、区两级殡葬执法机构,深化殡葬设施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简化死亡证明的出具手续,健全行政执法全过程纪实制度,定期开展殡葬服务机构检查;积极探索公益性殡葬设施民办非企业登记管理模式。

行业自律持续加强。开展“三规范一推行”、殡仪馆“开放日”,创新服务回访评价制度,推行统一的殡仪服务合同范本,全市殡葬职工统一签订廉洁责任书,将拒收红包写入劳动合同。

殡葬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深入推进。成立市殡葬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领导小组,建立整治台账,多部门联动开展联合执法检查,促进殡葬市场健康发展。

围绕移风易俗

持续深化殡葬改革

宣传力度加大。组织媒体清明采风、新闻通报会,制作殡葬公益宣传片,印发海报、横幅、小册子,利用清明、重阳时节,宣传殡葬政策、惠民举措、改革成果。

群众祭扫行为更加文明。深化清明网格化服务管理,推广灵牌位拜祭、居家拜祭、无烟拜祭、鲜花拜祭、网络拜祭等方式,推出在非高峰期免费送花和送水、“鲜花换纸钱”“鲜花换鞭炮”活动,全面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文化服务不断深化。开展“生命教育”活动,举办“缅怀革命先烈”公祭仪式,组织“争当时代先锋”“弘扬优秀文化、培育家国情怀”等系列活动,推进网上殡葬博物馆建设,积极倡导移风易俗。

成效

殡葬管理机制更加健全。实施殡葬事业发展目标考核,成立由市政府分管副秘书长任组长的检查考核小组,签订目标责任书,高位推动殡葬改革。设置1354名村级殡葬管理信息联络员,形成分级负责、四级联动、严密监管的工作机制。

惠民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每年免除基本殡葬服务费用超6万例,免除费用近6000万元,形成多层次、全覆盖的“普惠+特惠”殡葬公共服务体系。

殡葬服务水平稳步提升。创新为孤寡老人、独居老人、残疾人等特殊人群提供送骨灰上门拜祭服务,推出扶灵、居家拜祭等便民措施,服务流程更加便捷,各项收费更加公开透明,群众满意度、行业美誉实现“双提升”。尤其是送骨灰上门满足了孤老、重残等困难群众拜祭需求,受到了拜祭群众和社会好评。3D打印遗体修复等高科技的运用,有力提升了殡仪服务整体水平。

殡葬市场发展健康有序。建立市级殡葬管理服务视频监控站,全市各殡仪馆、经营性公墓400多个视频摄像头接入监控,实现遗体处理、殡葬服务全流程监管。健全行风建设责任落实机制,大力推行阳光服务,政府监管、社会监督、行业自律、内部治理的四位一体殡葬综合监督体系更加完善,殡葬市场发展健康有序。

节地生态安葬不断深化。大力倡导节地生态葬法,基本形成以骨灰寄存为主,其他节地安葬为辅,骨灰撒海、还林为品牌,生态奖补机制为支撑的生态促进体系。群众参与葬法葬礼改革积极性显著增强,今年开通骨灰撒海全年常态化预约服务以来,已有超2600具骨灰预约撒海,预计今年撒海量将创历史新高。

殡葬改革氛围日益浓厚。发挥党员干部带头推进葬法葬礼改革作用,推广网络拜祭、鲜花拜祭、无烟拜祭等文明低碳祭扫方式,移风易俗、绿色环保的文明生态理念日渐盛行,“厚养薄葬、慎终追远”的传统美德得到进一步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