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园动态

这座墓园凝聚了一座城市的精神和感情

2019-05-14 19:32:58 桃峰陵园 904

延安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被炎黄子孙尊称为“人文初祖”的轩辕黄帝的陵寝就安卧在延安境内的桥山之巅。

从1935年到1948年,延安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是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总后方,十三年间,这里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整风运动、大生产运动、中共七大等一系列影响和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特别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亲手培育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实事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延安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宝库中的珍贵财富,已经成为全国人民团结一致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精神支柱。

然而,在这个革命圣地中,坐落着一座集公益基地、活动园地、教育基地、旅游胜地、纪念场地、艺术天地于一体的墓园——仙鹤岭人文纪念公园,它成为了凝聚这座城市历史和精神文明的新名片。

延安仙鹤岭公墓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下设经营性公墓“仙鹤岭人文纪念公园”、城市公益性公墓“丰泽岭生命纪念园”、鸣鹤生命事业服务中心、鸣鹤生命文化研究中心,是陕西省集殡、葬、祭为一体的殡葬服务专业运营机构。

桃峰陵园

仙鹤岭公墓共507亩,建园至今,仙鹤岭始终秉承“以人为本、文化为根、客户为上、服务为先”的理念,围绕 “环境园林化、葬式多样化、设计艺术化、管理现代化、服务人性化”的目标,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结合、个性化与大众化相结合,不断探索求新,推动公墓向人文纪念公园的跨越。


英烈们,请在这里安息吧

二万五千里长征中,英勇的中国工农红军将士冲破国民党反动派的层层围追堵截,穿越了罕无人迹的大草地,飞鸟难至的大雪山,趟过了死亡之海的沼泽地……在无数次极端惨烈的战斗中,在极度严酷自然环境里,在物质极度匮乏的情况下,以崇高的理想信念和钢铁般的非凡意志,战胜了重重困难险阻,胜利地到达了陕甘革命根据地,为中国革命保留了可贵的火种。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有许多老红军牺牲在长征途中、抗日前线与解放全中国的战场之中。

桃峰陵园

2005年,在纪念长征胜利到达陕北70周年之际,仙鹤岭划分出13余亩土地,建设红色主题园区——红军苑,免费安葬老红军的忠骨遗骸,让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精神;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精神;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精神;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精神永远的留存在了这里。据了解,目前已有170余位老红军在这里安息长眠,其中一半以上参与了红军长征。



每一位在此长眠的英烈都有一段历史,多年来,红军苑内相继开展了“寻找老红军遗骸”,“请老红军回家”,“红领巾飘在红军苑”,“走长征路、做长征人”,“记录最后的红色声音”,“为红军英烈吹响集结号”,“世界因生命而融合”等百余次主题活动,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并先后曾被新华社、中央电视台、浙江卫视、陕西卫视等媒体报道。2013年9月,英国广播公司BBC从江西瑞金出发重走长征路到达延安,并参观采访红军苑及其工作人员,向世界传递了中国的长征精神。

桃峰陵园

如今,红军苑成为了延安地区又一处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的基地,被誉为中国延安干部学院“红色革命现场教学点”,“陕西省陆军预备役步兵第二团国防教育基地”,“延安育才红军小学生命教育基地”,“延安市妇女联合会圣地巾帼教育基地”,“延安大学生命教育基地”,“宝塔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称号,并先后7次被中央电视台专题报道。


我们从未忘记,你们曾经来过

1968年,毛泽东主席发表了“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2.8万余名北京知青壮怀激烈、群情激昂地乘坐专列,从北京出发奔赴延安。长达将近十年艰苦的插队生活,给北京知青留下了深刻的人生记忆。在这里,这些年仅十六七岁稚气未脱的学生第一次进入了走近社会底层的人生起点,尽管在当时农村贫穷落后的条件下,等待知青的艰难多于欢乐,但在严酷的锻炼和考验下,这些知青们不仅洞悉和了解了更多的社会情况与人情世故,使他们迅速地成熟与成长了起来,大多成为了具有百折不挠坚忍毅力、具有一往无前铮铮铁骨的延安人。据不完全统计,在插队的十多年来,延安地区死亡的北京知青共70多人,其中在劳动中牺牲32人,非正常死亡和因病等死亡40余人,他们在这里默默地献出了自己的青春和生命,作为“空前绝后”的这一代人来说,他们对延安有着特殊的感情。


2009年,在纪念北京知青到达延安插队落户40周年之际,经延安市政府、市民政局、市知青办批准,仙鹤岭出资建设了第二个特设公益性园区——北京知青园,此举引起了原北京来延插队落户知青的广泛关注,并受到中央领导的肯定与赞扬。

桃峰陵园

从建园前期策划到施工,很多北京知青及其家属来电来信咨询知青园的建设情况、入园条件等问题。一位已故北京某知青妻子在她儿子、亲友的陪同下,来到了仙鹤岭,在实地看了知青园后,她激动地说:“我丈夫生前总怀念他们当年的知青生活,想不到如今就在他心心念念的地方,居然就有一处专属于他们的安息之地,我愿意让他在此长眠。”


北京知青园占地46亩,可以树葬、草坪葬、花坛葬、纪念碑等节地生态安葬方式进行骨灰安葬。建园之初,仙鹤岭聘请老知青、艺术家萧宽对北京知青园进行园区规划,确定了“返璞归真、艰苦朴素、场景再现”的建园理念,建成了“插队期间百名已故知青纪念碑”、“知青签名墙”及“十三县赋文化墙”等重点标志。

桃峰陵园

北京知青园内的“知青大院”,复原了当年知青来延时的知青路、生活居住的知青窑、劳动生产的知青院,通过生活劳动场景的复原,展示知青“艰苦奋斗、乐于奉献”的精神。另外,在北京知青园一侧,建成了知青园文化广场和知青展览馆,馆内陈列了北京知青当年插队时用过的农具、碾磨、马槽等劳动生活用具,面积达一万多平米。据了解,每年有关组织都会在这里举办活动,重新体验当年的知青生活。




截止2019年,已有近2000余名原北京来延知青及其家属来实地参观,其中有百余人决定去世后长眠于此。

当好绿色殡葬改革的领跑者

 作为陕北地区首家城市公墓,每年仙鹤岭都举办一系列大型公益活动,推广文明祭葬方式,为当地殡葬事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成为延安地区“绿色殡葬改革的领跑者”。

桃峰陵园

为了寻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契合点,仙鹤岭公墓通过走访学习,认真分析“花坛葬、树葬、壁葬”等新型葬式葬法的优劣,不断推陈出新,开辟了一系列环保殡葬服务项目。同时结合网络祭奠的新形势,为远在异地的客户统一筹建网上纪念陵园,让逝者家属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网络纪念形式表达哀思。



对于延安新区建设中涉及老墓葬搬迁的问题,仙鹤岭积极响应延安市委、市政府的决策与号召,主动承担企业社会公益责任,规划出部分土地为新区开发迁坟户建设园区,免费提供壁葬、“复式家庭葬”,并倡导逝者家属尝试环保墓葬形式,帮助政府彻底解决墓葬搬迁及殡葬用地紧缺的问题。据了解,仙鹤岭计划在迁坟工作结束后,将在园区内举办迁坟逝者公祭活动,用集体公祭的形式来表达对逝者的怀念,达到生命教育的目的。

仙鹤岭公墓是一座有精神、有温情,又有感动的墓园,他们主动承担起了社会公益责任,打造了“红军苑”、“北京知青园”等公益性主题园区,挖掘并保护了当地人文资源,弘扬了革命精神,为当地殡葬事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仙鹤岭始终坚持绿色、生态的发展目标,积极研究开发节地环保新葬式葬法,努力将公墓在安葬、祭祀、休闲和教育功能的作用发挥出来,让群众进一步提高对节地生态的理解和认识,探索“公墓不建墓,墓园变公园”的发展之路,将文化、绿化、美化与精神、温情与感动合为一体的人文纪念园和生命教育基地。